查看原文
其他

郭仁忠院士:智慧城市中地理信息的需求与应用

2017-02-15 郭仁忠院士 慧天地

点击图片上方蓝色字体“慧天地”即可订阅

(更多精彩,请留意文末推荐)



地理信息确实可以让城市更智慧,也可以让生活更美好。

在智慧城市环境下,地理信息主要是用来做什么事情呢?简而言之,就是要能够实现地理信息的实时获取、高效的处理和快速的响应,促进地理信息大范围的、全方位的、深层次的智能化应用。

首先简单比较一下智慧城市跟数字城市之间的关系,可以认为数字城市做的主要是数据在线,提供的是信息服务;智慧城市可能更重要的是应用的在线,提供的是知识的应用。这是从宏观上来看。如果把它放在云计算的框架下来看的话,数字城市主要是指基础设施建设和数据建设,提供社会化服务;而智慧城市同时除了包含数字城市以外,还应该有平台的建设、软件的建设、具体的应用,应该说它是数字城市的一个深化。

智慧城市对地理信息的需求

那么智慧城市对地理信息有哪些需求呢?我个人归纳有这么几个方面:第一是全面的感知和动态数据的更新;第二是构建多元化需求;第三个是快速的数据处理,动态地制图;第四个就是多元数据的整合与自动形成;第五个是建设空间信息、地理信息源。

首先,什么叫动态数据更新?我们现在的地理信息都是测量出来的;等到智慧城市建成,人人都可以通过手机,通过各种手段对地理信息做更新。比如说我们到一个餐馆去吃饭,去了以后发现那个餐馆关门了,那么可能热情的网友就可以把相关信息发到网上,从而实现更新。从地理信息库里面,把这个餐馆去掉,这就是所谓的“泛在社会”——能够打破传统测绘的数据的生成、发布和处理模式,能够实现动态的更新。

那么所谓信息的处理是什么概念呢?我们知道不同的人对地理数据的要求是不一样的。比如说同一个水系数据,不同的部门比如规划部门、土地部门、交通部门、水利水务部门,他们对水系数据的要求不一样。我们提供的数据要能够提供相关的数据处理工具,让用户自己来处理数据——想要什么样的数据,想要多详细,都可以让他自己来进行处理。本来这个工作都是测绘地理信息的专家、技术人员、工程师来做的,而到了智慧城市,应该让一般的用户也能够处理,实现高度自动化的数据处理。

第三个就是动态制图的概念。现在的地图无论是经济地图还是其他地图,都由专门的地图专业人员来做。现在所有数据图的信息都在数据库里,都在网上,有没有可能把这个库存简化、自动化,做成一个合集,让用户来做,让地图使用者来做?也就是说,要搞成一个地图制图的基层制造系统。这样的话,任何人拿到数据以后,就可以根据他的需求生成相关的地图。

第四个就是要自动选址。我们有很多社会经济数据,都在统计局的数据库里面。这些社会经济数据,要在地图上表达出来,需要人工进行标注,这个工作量非常大。比如我们统计长沙市某几个区,下面还有街道、居委会、社区的人口,假如要做一个长沙市的人口分布图,我们现在需要人工去一个社区一个社区的统计。假设我们用一个地理图,把这些空间的位置都很清楚地表示出来,跟相关的统计人员对接起来,就会自动地进行地址的匹配。实际上,目前我们在深圳就做了这个工作,把深圳的市区,从每个区域、每个街道、每个社区,最后到每栋楼都进行了编码,都在地图上标出来。这样每个房子相关的数据也就有了,相关的模型也就有了,这样工商的、税务的、公安的、城管的等等数据,就完全可以用计算机把它跟地图相关的数据自动整合起来。

第五个就是地理信息空间云平台,我们叫地理信息云。我们现在的地理信息还存在相关部门的数据库里,需要把它变成一个“云”,实现社会化的服务、社会化的共享。在变成云的同时,我们既要能够做到动态更新、全面感知,而且要能够快速地接入互联网,非常方便的使用;同时还要能深度融合,把地理信息跟城市的其他信息都能够融合起来,形成一个社会化的城市信息。然后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相关的深度的挖掘跟应用。

地理信息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

那么关于地理信息应用,我把它概括起来大概是四个方面:第一个是展示地理空间;第二个是提供定位参考;第三个是辅助空间分析;第四个是支撑业务重构。

关于展示地理空间,事实上我们的测绘、地图一直都在做这个事。只不过智慧城市下的地理空间展示可以做成动态的、交互式的,做成具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的真实现场感,可以在网上展示一个虚拟而又真实的地理世界。

第二个就是提供相关的定位参考。比如说,通过地理信息框架把社会经济的非人口数据的位置表达出来,这种表达是很重要的。这种表达在传统测绘里叫专题地图,就是用空间的方法把一些非空间的数据表达出来,作为地理参考。

举一个非常精准的应用,在医疗卫生行业的公共卫生专业——一个非常传统的学科的建立,就跟地图的使用密切相关。大概是19世纪80年代,伦敦霍乱病流行,死了很多人。因为当时霍乱的治疗水平还很低,找不到病因。最早认为霍乱病是呼吸传染的,搞得全城紧张。后来有一个医生把所有病人家庭住址在地图上标出来,这样才发现,绝大部分病人是用了同一口水井。抽这个水井的水做调查分析发现水被污染,有了病毒。

有很多类似的情况,你看到统计数据和报表的时候找不出它的规律来,你一旦把它在空间定位以后,马上就发现了它的规律性,能够找到原因。正如公共卫生学这个学科的产生都跟地图有密切的关系。

第三个主要应用叫辅助空间分析。这个也比较简单,我们把城市自建的成果做成虚拟的三维情况,展示一下看看设计效果是不是好。比如说我们把深圳市的居住人口和就业人口做了分布分析:一个人总体上讲有两个最常出现的地点——家庭地址和工作场所。早晨他从家里到单位,晚上从单位到家里,他都要经过相关的交通路网,这样我们就能通过大数据的手段,知道不同路网的交通流量、交通压力,从而对这个交通路网做公交路线优化、道路规划优化等。事实上这种优化的意义是非常大的,我们通过智慧城市的地理空间性分析,能够对我们整个居住布局、产业布局、公共交通布局做优化,降低我们的平均出行时间。它潜在的和直接的经济效益,实际上都非常可观的,包括环境效益、人力时间成本等。

最后讲个比较特殊的应用,我叫它们支持业务重构。就是通过地理信息技术,使相关行业的业务做法被改造,实现业务的重组重构。我把它叫做智慧城市的业务转型。

比如不动产评估,我们有一块土地做了评估,评估出来以后最高的评了7.15个亿,最低的6.16个亿,差了将近一个亿,差了16%。在不动产评估行业,相差20% 是正常或者合理的。但是正如大家所知,如果国家开征不动产税,我们肯定希望一个权威的部门对于不动产评出一个权威的价格来,因为价格直接关系到收费的问题。事实上我们做了一个数字化的评估,所有跟房子有关的,位置、景观、环境包括噪音、日照、污染以及配套设施和交通状况,这些东西通过三维城市建模,通过不同行业的数据的集成,都可以通过数字化的方法把它算出来,并且这种计算的效果会比人工的估算要更准确。

所以,随着智慧城市的建设,地理信息建设能做很多事情。夸张点讲,创造了无限的可能,很多事情都可以通过计算机来算。所以地理信息确实可以让这个城市更智慧,同样也可以让生活更美好。


作者简介

郭仁忠,中国工程院院士,1956年出生于江苏省盐城县,1978年2月考入原武汉测绘学院地图制图系,1981年考取该校硕土学位研究生,1984年获硕士学位,1990年获法国Franche—Comte大学地理学博士学位,1994年在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完成测绘学博士后研究。1996年被评为湖北省中青年专家,同年入选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,1998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。

来源:国家资源导刊2014.9(版权归原作者和刊发媒体所有)

转载请在文章开头作者栏位置注明:

慧天地

推荐

点击下文直接阅读

高端论坛|郭仁忠院士:地理信息技术与智慧城市建设

看点|智慧城市是大城市病的良药吗?

高端论坛|清华大学党安荣教授:智慧城市的实现路径

高端论坛|周成虎院士:大数据与智慧城市

高端论坛|李德仁院士:智慧城市的概念、技术支撑与应用

高端论坛|童庆禧院士:智慧城市的空间信息支撑

高端论坛|王家耀院士:“互联网+”时空大数据与智慧城市

【慧天地】敬告

【慧天地】是服务测绘地理信息行业的公共公益平台,旨在:传递政府声音;发现行业亮点;增强学术交流;共享优质资源;关注本硕博学子的学习、就业;重视地理信息文化的传播、弘扬。【慧天地】高度重视版权,对于原创、委托发布的稿件,会烦请作者、委托方亲自审核通过后才正式推发;对于来自网站、期刊、书籍、微博、微信公众号等媒介的稿件,会在作者栏或者文章末尾显著标明出处,以表达对作者和推文引用平台版权的充分尊重和感谢;对于来源于网络作者不明的优质作品,转载时如出现侵权,请后台留言,我们会及时删除。先做人,后做事;心有多大,舞台有多大。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【慧天地】的关注和支持!

编辑:郭晓非 邵宝婕

审核:李茂永 王怡波

指导:万剑华教授(微信号wjh18266613129)

❤ 慧天地 ❤

有兴趣加入【慧天地】交流群的朋友,请加赵楠(微信号zn846546896)为好友。

欢迎大家推荐精品稿件,投稿邮箱:geomaticshtd@163.com

       (☆V☆)
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